2020~2021年台股上升至一萬八千點,台股達到最高峰, 因此吸引很多年輕人及小資族加入股市。
從數據發現,2019 年台股增加 34 萬人,到2020 年更是新增了 67 萬人,完全不受疫情影響,不減反增,大增兩倍。在2020 年投資人口已達 46%,總數高達 1,078 萬人。今天這麼多人加入股市享受被動收入帶來好處,你/妳還在等什麼?
最近比較常聽到問股票肥宅的問題有:
- 1到底要買哪一檔ETF好?(ETF是什麼?4大分類介紹,看完就贏99%的人了)
- 2哪一檔風險比較低?
因此把股票肥宅聽到大家心聲,把最熱門的三檔股票拿來做比較和完整分析! 來為大家做分析及探討。 現在有三位選手加入戰局。
首先先來介紹三位選手基本資料:
基本資料(0050/0056/00881)
- 《元大台灣50》,證劵代號0050,成立日期:2003/06/25.
- 追蹤指數:台灣50指數 (其追蹤台灣50指數的績效表現,一次買進臺灣股市市值最大的50家上市公市
台灣50指數是什麼? - 持股內容:每季調整
- 配息:一年兩次
- ETF種類:市值型ETF
《元大台灣高股息基金》,證劵代號:0056,成立日期:2007/12/13
追蹤指數: 台灣高股息指數 以臺灣50指數及臺灣中型100指數共150支成分股作為採樣,選取未來一年預測現金股利殖利率最高的30支股票作為成分股,並採現金股利殖利率加權)。
持股內容:非定期調整
配息:一年一次
ETF種類:高息型ETF
- 國泰台灣5G+,證卷代號00881,成立日期:2020/12/10
- 追蹤指數: 臺灣5G+通訊指數 (此指數鎖定台灣5G概念股:涵蓋台灣5G上、中、下游產業鍊,包括半導體、通訊設備、電動車設備、手機品牌等)
- 持股內容:一年兩次
- 配息:一年兩次 (首次配息:2021年8月)
- ETF種類:產業型ETF
圖1.基本訊息
分析ETF,這篇文章從下列幾個方向切入:
資金門檻
對小資族而言,蠻多股票動輒數萬,有些甚至數十萬,因此資金門檻對小資族及有房貸小孩壓力的雙薪家族,勢必為考量重點。因此此篇文章先從資金門檻角度切入。
這三檔 ETF一張股票價錢如下(截至2021台股封關),如圖二
1.0050: 13萬4800 元
2.0056: 3萬550 元
3.00881:1萬7610 元
如果以價錢來做比較:0050會最貴,因此很多人在考慮是否要入手這檔,單價實在太昂貴。若買入一張對一般小資族會比較辛苦。
好消息是台灣在2020年開放了盤中零股交易,因此更容易用銅板價買入。 同時也可以使用定期定額來買進(搭配劵商提供優惠)。
股票應該以是否能為自己帶來最大報酬,最低風險為考量,而不是價錢,因為考量價錢而選到爛股票反而得不償失。
配息能力
ETF其中一個主要的報酬是來自股票的配息。 因此在計算年化報酬率時,配息是需要考慮計算進去(如果有股息再投入)。
然而在台灣許多人會優先考量高股息的ETF,由於能實際看到戶頭的錢增加,但選擇高股息的ETF,是正確的抉擇嗎,還是其實有哪些缺點,被大家忽略的呢? 因此先比較這三檔2020殖利率比較 因為每一檔創立時間不同,因此以10年這段時間來做比較。
- 0050 近10年殖利率: 平均:2.89 最高:3.37 最低:2.59
- 0056 近10年殖利率: 平均:5.35 最高:6.26 最低:4.87
- 00881 近10年殖利率:(由於成立日期為2020/12/10,因此還尚未發出股利) 平均:NA 最高:NA 最低:NA
從十年平均數據顯示:
殖利率0056>0050,5.35%>2.89%
0056贏了2.46 %,就是你如果投資一百萬,0056一年會多出2萬4600。 但是單看殖利率就好了嗎?
還有五點需要考量:
1.繳稅問題
同時股利過高還需要繳所得稅(28%)+二代健保 (1.91%) 因此有時候參加除權息有可能會比不參加除權息還拿的少。
2.0056可能不是每年配息
能發現下圖(如圖三),在2008及2010不配息,原因是當時公開說明書訂定:股價要大於25才能發股利。 因此如果哪一年股價較低時,就有可能不配息。
但是元大2011更改條文,將規定改成只要成分股有配發股息,0056就會配發股息,提到這項的目的為:在看高股息ETF時,還要看過去是否有每年配發股息,公開說明書如何訂定,不然到時候想存股,有一年突然沒發利息,那就虧大了。
3.高股息不等於高報酬
為什麼說高股息不等於高報酬呢?
因為股息發給投資人,其實等於左邊的口袋換到右邊的口袋,身上的錢總數都是一樣的。舉一個例子:100元股票,發給投資人5元,股價就會變成95元。總數還是100元。因此高股息不等於高報酬。
此外同時發股息下來,在台股方面系統無法設定股息再投入,因此股現金發到交割戶銀行時,很容易不小心被花掉,就算沒花掉還要自己在手動投入,因此選擇高股息不是明智的決定4.高股息可能代表公司已經發展遲緩
由於像快速成長的公司,股息都不太會發給股東,而是拿來發展,因為這些錢,能有助於公司快速擴張。
4.高股息可能代表公司已經發展遲緩
由於像快速成長的公司,股息都不太會發給股東,而是拿來發展,因為這些錢,能有助於公司快速擴張。
5.高股息有較高的週轉率
下一點損失費用,會詳細說明
快速總結:不要以高股息來當作選擇的標準。
損失費用
不管在購買什麼產品,它的損失的費用是很重要的,如果以為是小錢,而不在意它,將會積少成多,越來越多,最後變成大破洞,因此要好好仔細審視。 那ETF損失的費用有哪些呢?
ETF損失的費用為:交易費用+內扣
- 交易費用:0.385% (0.1425% 買手續費+0.1425%賣手續費+交易稅0.1%)
- 內扣費用: 經理費+保管費+買賣周轉成本+其他費用 實際內扣費用可以到投信投顧公會查詢整體內扣費用 *內扣費用就像,你玩遊戲一樣,腳色中毒一樣,會一直扣寫,而且扣很少,雖然會直接反映到血量,但是扣寫太少都沒發現,等發現時後就以經血量很少了。
從下述圖5能發現:內扣費用大小依序排序為: 0056>0050>00881
但是由於內扣費用是要算一整年度的,因此00881產生費用較低。因此較難去做計算,因此先對0050及0056去做分析。
能發現在會計帳列費用(B)其實差異不大,加總起來是相同:0050(0.41%)=0056(0.41%)
但在交易直接成本上(A),0056(0.26 %)遠大於0050(0.03%),超過八倍以上,因此進而造成整體內扣費用(A+B)高於0050。
那是什麼導致0056有高的交易直接成本呢? 答案是: 高周轉率(查詢周轉率) 一檔ETF有較高的周轉率會直接反應在交易直接成本上,因此選擇被動型ETF會有較低的交易直接成本,進而使整體內扣費用下降。在回過頭來,能發現00881也有較高的交易直接成本,因為它與0056都是主動型基金,因此相較於被動型基金(0050)也會有較高的內扣費用。
*因此要選擇ETF要選擇被動型ETF(0050),會有較低的內扣費用
圖5.內扣成本
結論
1.購買金額不是選擇ETF重點,要選擇優良的ETF為首要考量
2.高股息≠高報酬,會有高周轉率,進而造成高內扣
3.選擇市值型ETF,會有較低周轉率,並有較低內扣,進而造成高年化報酬
Last Updated on 2022 年 12 月 5 日 by 一隻 肥宅
GOOD